00後入住養老院了?在一些熱門社交平台,00後博主透過鏡頭分享養老院的生活,打破無數網友認知。原以為這些隻是對養老院的宣傳,沒想到在江蘇蘇州,真的有00後入住養老院了。
通過篩選後,幾位年輕人作為志願者,以多種形式的為老服務,累積志願服務時間,來兌換住宿資格以及抵扣房租,例如1個月服務時間滿10個小時,當月房租可以減免幾百元。一種新型養老新模式正在蘇州康養集團下屬的多家老年公寓和康養中心試點。
養老院的工作人員表示,志願者居住的房間樓層跟老人是分開的,初期就考慮到了可能出現的比如作息不同等問題。在這裡,00後們可以教老人使用智能手年輕博主李啟航畢業後回村與爺爺奶奶生活,為他們拍攝時尚大片(央廣網發 社交媒體截圖)機,也為老人們的學識和豐富經曆所打動。
00後“入駐”:工作與生活的代際融合
在00後與養老院老人們相處的故事裡,記者聽到了兩個被反複提及的詞——“跨代社交”“代際融合”。所謂代際融合,就是構建全齡社區生活場景,探索代際群體之間的互助服務。
近幾年,透過互聯網的窗口,我們看到拿着相機的年輕人給村裡的奶奶拍“超模大片”;養老院的年輕人和老人們拍抖音;00後混入老年旅遊團成為團寵,被治愈……這些良性互動不僅讓老人增強了社會融入感,也讓00後在相處中成長,更有同理心和責任感。
年輕博主李啟航畢業後回村與爺爺奶奶生活,為他們拍攝時尚大片(央廣網發 社交媒體截圖)
記者來到南京朗詩常青藤頤養中心,電梯裡、生活區的牆壁上,到處都是充滿童趣的貼紙,幾位00後護工正忙着給老人準備餐食。
“00後員工已經‘入駐’我們中心工作了,他們很有想法,也能吃苦。在人才構成上,中心包含老中青三代。年輕人流動性相對比較大,他們在行業内最關心的就是上升空間。”頤養中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心也為年輕人策劃了成長計劃,提升其綜合能力。“行業的未來需要年輕人。”
養老行業和年輕人一樣,都在成長中。這家位于市區的頤養中心針對不同需求的老人就推出了不同類型的照護,也在代際融合養老模式上不斷探索。
“我們經常和隔壁幼兒園一起活動。”中心的院長是位三十多歲的女性,她向記者介紹,和頤養中心一門之隔的是一所幼兒園,每到重陽、端午等傳統節日,孩子們就會在老師的帶領下,推開圍欄處的小門,來到頤養中心。孩子們給老人們表演節目,和老人們聊天,而老人也會包好粽子、做一些手工送給孩子們,“我們還有老人教孩子們空竹等‘老玩具’,很受歡迎。”院長說。
除了幼兒園的孩子們,中心也與周邊的小學、初中共建,孩子們可愛的模樣帶給老人慰藉,也深度參與着生命教育。
“看到孩子們,老人們總是特别高興。幼兒園和學校的反饋也很好,孩子們學會了與老人相處,給家庭關系帶來正向反饋。”院長表示中心服務的老人多來自周邊社區。“考慮到附近一些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強,也喜歡和适應城市生活,我們同步開設了居家養老服務,上門服務。無論是居家養老,還是和00後交流,以及與學校共建,都是希望幫助老人更好地融入社會。”
頤養中心與幼兒園之間開了一扇小門(央廣網發 李婕 攝)
摩登銀發族:比年輕人還會“整活”
00後入住養老院,引發網友熱烈讨論,也讓不少人突然意識到,原來現在的養老院已經完全不一樣了。話題背後,是豐富有趣且現代化的養老形式,以及以00後為代表的年輕人所感受到老年生活的正能量。其實,不僅僅是養老模式,還有銀發族的心态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遊泳池、台球、健身房、棋牌室、KTV……記者探訪了一家位于常州的中高端養老院,仿佛來到了人才社區。在這裡,老人們除了讀書看報,還建起了一支支興趣小組:葫蘆絲、鋼琴、太極拳、攝影,養老院裡也有自己的“老年大學”。當一些社區還在開設手機使用課程時,一些心态年輕的老人已經熟練地在互聯網沖浪甚至炒股了。
“以前大家對養老院生活的理解是有規律但枯燥,保障基本需求就行。讓老人入住養老院,子女很難開口,甚至會被譴責。”南京仙林一家養老院的工作人員卻給出了新時代的案例。“我們這裡很多老人是周邊高校的老師、教授。對于他們而言,入住養老院更像是入住了職工宿舍。他們不用操心吃飯等生活問題,可以全身心投入著書、論文等工作。還有一些愛熱鬧的老人住這裡一方面可以享受醫養結合,一方面也可以進行社交和興趣培養。”
養老的選擇并不止養老院,摩登銀發族們也有了新想法。家住城區的李女士今年已經七十多歲,她出生在一個大家庭,有6、7位兄弟姐妹。最近,她和幾位姐妹在籌謀“買房”的大事,頻頻前往高淳、六合等幾個發展得很不錯的郊區。
“我們幾個想在郊區買兩套帶院子的房子,大夥住一起。”李女士看中了一套新中式的小别墅以及一套電梯房,“打算把城區房子賣了,搬過來享受生活,關鍵是大家在一起‘抱團養老’,以後一起旅遊出行都方便。”
這些對于養老生活的期待和規劃,讓當代年輕人和銀發族都不再害怕老去,而是以更積極的心态去享受生活。這些“預備于老”的相關産業作為銀發經濟的内容之一,熱度逐步攀升。
日前,國務院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簡稱《意見》),這是中國出台的首個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包含“老年階段的老齡經濟”和“未老階段的備老經濟”,将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能。老年人的生活和消費場景正在從單一空間走向多元,銀發經濟迎來新的藍海。
高校探索:定義未來的養老行業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同時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伟德线上平台伟德线上平台執行院長王明強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人口老齡化某些程度上反映着社會文明發展程度。“如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我們更應該關注的課題。”
在被譽為“高等中醫教育的搖籃”的伟德线上平台,王明強所在的學院卻非常“年輕”。
高校主動謀劃,江蘇相關部門積極推進,2020年10月30日,江蘇省民政廳和伟德线上平台簽署合作協議,共建全國首個本科及以上學曆教育的伟德线上平台。2021年6月23日,民政部發函,同意設立民政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加強養老服務高層次專業化人才培養項目。同年,學院開始招收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2023年6月,學校自主設置的“中醫藥養老服務與管理”交叉學科博士點通過教育部學位中心備案,在全國率先構建起了本碩博一體化的高層次養老服務管理人才培養體系。
“學院剛剛創辦時,家長與學生報考很謹慎,但2023年的招生已經能夠看出明顯變化。”青年教師彭翔對這幾年招生情況印象深刻。“2023年招生季,我在接聽招生熱線電話時,感受到家長和00後們的提問很具體,甚至很專業。他們不再僅僅關心就業前景,還關心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甚至有幾位還是‘院二代’,父母從事養老行業,也希望孩子繼續從事養老行業的管理工作。”
提到對近幾年入學的00後的印象,彭翔笑了,“很有想法,很有個性。我們會在課上探讨一些争議性的話題,會通過模拟老年人行為模式,打開他們的思路,讓他們感同身受,并且通過大量實踐課程,培養他們的專業性和行業認同感。”
孫俊智就是一名“院二代”,他對養老行業的印象發生了巨大改變。“我參加了很多實踐課程,也見到了許多新型養老模式。”孫俊智也會思考如何圍繞不同的需求進行規劃。“面對不願适應新環境的老人可以在家裡增設适老化設備,面對身體不好的老人可以通過醫養結合,以及中醫治未病的理念進行護理,面對一些更願意融入社會、緊跟時代的老人,可以考慮青老伴遊,當然這種模式還不夠成熟。”侃侃而談的孫俊智已經可以給一些從事養老行業的“前輩”們提出中肯的建議了。
今年大三、明年就将步入社會的宋雅婷不僅通過大量實習、見習積累了一線護理經驗,更是在養老的未來方向上動起了腦筋。“我們還有很多數據化、智能化的相關課程,我希望能用好科技力量,創新模式,用數字技術提供行業服務,賦能養老産業。”
伟德线上平台伟德线上平台(央廣網記者 王姝姝 攝)
一項開創性的工作并不容易,如何合理設計課程,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怎樣結合中醫特色?“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教材的編纂都是專家們反複論證、多次修改。”院長王明強感慨不已,“在一些課程上,我們還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融入中醫特色。我們希望培育有中國特色的養老行業的未來。”
“養老行業的探讨正當其時,我們也注意到了,除了托底型和高端養老機構外,中層的需求空缺還是很大的。”王明強對行業發展充滿信心,也直截了當地點出了問題。“當前養老服務人員的數量與質量、知識結構、職業認同度與社會日益高漲的養老需求并不匹配,所以我們充分發揮院校特色優勢,拓展中醫藥健康服務,依托政校合作平台,開設富有中醫藥特色的養老服務管理、老年醫學、老年康複、老年護理等專業。”
王明強表示,“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一精多會、一專多能”是學院對孩子們的期待與要求。“我們要為社會提供具有崗位勝任力的養老行業的服務者,更要培養養老服務事業的規劃者、養老産業的促進者、養老企業的管理者、養老行業的領軍者。”
值得一提的是,相關部門也在持續發力,破解養老服務人才發展瓶頸。江蘇民政系統會同人社部門,在全國開先河,建立養老護理專業技術職稱體系,開展首批養老護理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工作,打通養老服務職業上升通道,從各方面積極打造供給高質量、普惠高水平、享老高品質的“蘇适養老”服務品牌。
不抗拒,也不恐懼老去,00後與銀發族的“同頻共振”,讓人們看到了老年生活的無限可能。養老助餐、助浴等服務的湧現,背後是市場關注到了養老行業更細節的需求。培育專業人才,民政系統、高校等正積極助力中國特色養老産業提質升級。
養老行業方興未艾,養老産業大有可為。(記者王姝姝 實習生李婕)
來源:央廣網客戶端 2024年1月25日
https://apicnrapp.cnr.cn/html/share.html?id=29003113